9月23日,苏州迎来2025年理创大赛长三角赛区决赛。理创大赛这项聚焦中日科技对接的赛事已从2021年理光集团发起的单一活动,成长为覆盖青岛、成都、苏州、深圳及北京五大城市、并汇聚欧力士及六家日本科技巨头的跨区域合作平台。作为平台的最新成果,诺维纳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青瞳视觉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海鸥数码照相机有限公司、炜璨(南京)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9月23日长三角赛区决赛上分别获得第一至第三名(其中两个项目并列第三名),成功晋级年度总决赛。在总决赛之前,这些企业将分别和理创大赛联合主办公司理光、索尼、村田制作所、日东电工、横河电机、欧姆龙进一步打磨合作方案。
但真正引人注意的显然不是一场“赛事”。欧力士(中国)实业控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小川良典在苏州赛事会场说:“这是中日之间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创合作交流活动之一。”欧力士公司中日产业开发部总监、理创大赛组织负责人陈磊则进一步阐明其独特定位:“这不是技术PK的舞台,而是一封邀请中国企业与日本顶级企业快速建立合作关系的商务邀请函。”
理光中国研究院董事总经理藤本豪介绍了理创大赛不断发展的脉络。从沿革来看,理创大赛的五年发展轨迹清晰呈现生态扩容脉络:2021年由理光初创,之后索尼、村田制作所、日东电工加入联合主办生态,2024年升级为欧力士联合理光、索尼、村田制作所、日东电工、横河电机等知名企业联合主办,2025年欧姆龙新晋加入联合主办,赛事已形成“京津冀-华东-西南-长三角-大湾区”全域覆盖格局,吸引地方政府深度参与。这种迭代不仅是规模扩张,更凸显主办方对中日合作痛点的精准把握——即如何将日本企业的深厚技术储备,有效对接中国的商业化落地需求。
破解“技术-市场”对接的三重梗阻
陈磊在介绍理创大赛时直言,希望理创大赛平台可以部分破解中日科创合作的结构性矛盾:“日本有全球领先的基础技术,中国有最大规模的应用场景和产品开发能力,但信息不对称、信任成本高、合作落地流程复杂成了制约双方合作的无形壁垒。”这正是主办者们联合推动平台做大的核心动因,而日东电工的技术合作需求更直观印证了这一矛盾的迫切性。
日东电工(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经营统括部企业发展室课长周芸在赛事期间透露,企业坐拥万余种产品及具备领先性的八项核心技术,但“如何将这些技术产品化、商业化,尤其是在中国找到适配的应用场景,成为巨大挑战”。这种“技术富矿”与“落地瓶颈”之间的反差,正是日本科技企业的普遍困境。
村田新规事业推进部经理崔璐也坦言,企业曾面对“筛选合作企业耗时耗力、新业务idea跟不上发展目标,与初创企业建立合作项目周期较长”等课题。
理创大赛打造的“6个月合作快速通道”模式,恰好为这些技术巨头提供了破局路径——将日本企业的技术资源、市场渠道、合作机会集中打包,中方企业仅需提交《合作计划书》即可与六家巨头直接洽谈。对中方企业而言,这不仅是“引进外部资源解决技术升级课题”的窗口,更是“对接日本顶级供应链资源”的宝贵机遇,这是单个企业难以企及的资源聚合效应。这种双向赋能逻辑,使赛事从单纯的技术交流平台升级为产业协同载体。
从“对接提速”到生态初成
村田与日东电工的实践,共同构成了赛事价值的鲜活注脚。崔璐在现场公布的一组数据令人瞩目:参与赛事后,企业与中国初创企业的深度对接时间从4小时压缩至18分钟,年均新业务主题数量从6个增至15个,客户主动提及“知道你们在办创新比赛”的频次显著提升。
这种效率跃升与合作进展背后,是赛事对“信任成本”的精准拆解——通过集中路演、高层背书、线上线下联动宣传,快速建立企业间的信任基础。更深远的变化在于合作生态的成型:本届大赛长三角赛区不仅吸引制造企业参赛,更有金融机构现场表示愿意为技术转化提供资本对接服务,这种“技术+资本+市场”的组合模式,正是理创大赛倡导的“生态化升级”的具体实践。正如商务部亚洲司原司长吕克俭所言:“科技创新合作已成为中日企业交流的核心桥梁,理创大赛的示范效应正在显现。”
从“平台”到“生态”的进阶挑战
在赛事期间,藤本豪和陈磊提出的“生态化升级”目标,在现有基础上具备较高可行性,而日东电工等企业的技术转化需求,更凸显这一目标的必要性。从有利条件看,政策红利与实践基础已形成支撑:2025年中日《科技创新合作联合宣言》的签署,为赛事提供了顶层设计保障;横河电机与南京企业联合开发节能方案、理光的视觉检测算法与北京企业物流平台融合、日东电工的柔性传感器技术对接机器人灵巧手企业等案例,共同证明合作模式的可复制性。
赛事已开始初步着手构建“对接-陪跑-落地”的全流程服务体系。如主办方所言“路演结束正是中日企业深度交流的开始,我们将为企业合作提供专业深入的支持。”这种超越单次活动的服务思维,正欲破解“落地难”的行业痛点。2025年理创大赛启动以来,已促成超过100个项目对接及深度合作交流,为生态升级奠定基础。
但信任赤字与文化差异仍是长期考验。日本NHK民调显示,仅41%民众支持深度对华技术合作,理创大赛通过不断扩大合作案例,有望逐步消解认知鸿沟。多位参与协办的地方园区代表表示,理创大赛带来体系化技术资源、合作需求及品牌效应是多数国际技术交流活动难以比拟的,“企业创新合作平台+园区平台”的联动或将成为跨越科技创新合作壁垒的关键抓手。
这是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推广产品的有效方式。
“日本制造”的光环必须突出。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官网开辟「日系工业精品」频道,以第三方机构研究文章的形式,介绍日本企业制造、面向中国市场销售的to B类工业品,突出其竞争优势。
「日系工业精品」将直接触达那些最关心你产品的人群。To B类工业品的客户是专业小众人群,产品信息传播渠道偏僻窄小。为解决这一痛点,「日系工业精品」和百度、腾讯、新浪微博等互联网平台合作,通过大数据技术,设置关键词,抓取关心相应信息的目标用户,向他们精准投递关于你产品的研究文章。
「日系工业精品」将与各类行业协会合作,在协会媒体上发表介绍日系工业品的文章,让你的客户所在行业内的众多目光聚集在你的产品上。
加入“日系工业精品”,你将收获更多中国客户!
现在订阅,将免费接收我们的通讯周报。您将获得:
·网站上发表的精彩文章。
·研究院的相关研究报告(精简版)。
·研究院活动的通知&邀请函。
您有权随时通知我们不再向您发送通讯周报。
我们将确保合法使用您提交的个人信息及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