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专稿 12月17日,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通过视频在日本华侨华人博士协会2023年年会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协创正在成为中日交流的新模式”的演讲。
陈言在演讲中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动能是引进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的技术及资本。但随着中国市场规模的变化,中国利用外国技术的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陈言指出,由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在全球的份额以加速度的形式提升,从1978年的1.72%提升到2008年7.16%,用了30年,随后提升到2018年的16.06%,只用了10年,2022年已攀升至17.87%,叠加中国的人口规模,当下中国已拥有一种独步全球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不仅培养了众多全球领先的新商业模式,甚至以令所有人意外的速度催生了一批全新的产业;不仅为很多新技术提供了他国所无法提供的商业应用场景,也对一些国外成熟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陈言认为,在新的形势下,日本企业在开发中国市场时,已不能指望再像改革开放之初那样单纯地将母国产品或技术直接“搬运”“移植”到中国市场就能大赚其钱,而必须充分考虑当下中国市场有别于日本、有别于多数发达国家的特点和要求,其中既有传统意义上的“本土化”要求,也有“超大规模市场”所带来的种种他国所不能提供的益处和挑战。简言之,在华日本企业必须和中国的客户、行业上下游、各利益相关方展开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保证技术创新、商业创新的有效性,提高其成功概率。
陈言指出,一些在华日企已经在这方面做了有效的实践,据其中的共性特征,这些实践可以统称为“协创”或“共创”。陈言详细介绍了理光软件研究所(北京)有限公司、旭化成(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日立(中国)有限公司在这方面的具体案例及取得的成果。陈言进一步认为,日本企业尤其可以在出行、健康及脱碳等领域和中国企业开展“协创”“共创”。
演讲后,陈言还与现场听众进行了问答交流。
日本华侨华人博士协会2023年年会于12月16日至17日在日本东京举行。围绕该协会“博采众长,协调发展”的理念,本届年会邀请了中日两国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等领域的著名学者和资深研究人员,就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技术发展趋势、学术研究热点等内容展开交流和讨论,并从多个角度展望了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