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专稿 在美国对中国实施“脱钩”政策、日本制定了实际针对中国的经济安保政策后,常年与中国经济有着紧密交流的德国也在2023年7月出台了要在与中国合作的同时导入竞争机制的相关政策。由上海上百家日本企业总经理组成的“上海总经理会”邀请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于2023年7月17日演讲,分析中国国内外经济局势及外企在华经营特点。
陈言在演讲中分析了“脱钩”、经济安保、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与竞争以及各主要经济大国对华经济政策新特点后,强调“国际市场、技术及资本运作机制并未发生根本转变,相信市场能够回归冷静,回归到原本的机制上。”
陈言称,1991年东西冷战结束后,国与国之间的对立开始消退,国际经济出现了全球化热潮。但全球化给各国带来的成果各不相同。人们看到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远超美日欧,尤其是进入2010年以后,中国经济不仅在规模上超过了日本,而且出现了在较短时间内赶超美国的趋势。如果把中国经济看成一个飞速转动的大齿轮的话,美国经济只是个旋转较慢的大齿轮,日本经济这个齿轮不仅小,而且几乎一直停在那里。日本大和证券的经济学家就认为,齿轮运转速度不同,美国在发现快速与慢速的两个齿轮不能平衡后,制定了“脱钩”政策。日本媒体认为,日本国家要通过经济安保来切断与中国在高科技方面的联系。
中国在遭遇“脱钩”等外部条件的变化后,对外开放的步伐并未放缓,从中国在积极申请加入日本主导的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看,中国在认真评价申请时需要比对的2300个条件,在努力提升开放的程度与规模。陈言认为,中国在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后,是通过对外开放来提升经济增长效率。更高水平更大幅度的开放,意味着能促进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对于日企比较关心的问题----如何在中国继续经营?陈言给出了一些建议。他首先再度强调了技术、资本等机制没有发生变化,人为地阻断在某个方面与特定国家之间的往来,这不符合市场机制的内在要求。陈言说:“每天读日本报纸,看日本电视的话,收集到的是强调与中国对立的信息,但各位总经理在中国的日常经营,看到的更多的该是中日之间的合作。媒体完全无视中日经济的正常交往,与每天在中国一线与中国企业正常做生意,这本身就显示了舆论与经营实践的巨大脱离。”
经营(舆论)环境发生变化后,该如何应对变化?“让在华经营的企业现地化,根据需要实行与总公司在经营、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分离,该是一个可以选择的方法。”陈言说。从中国科技水平,科研人数及市场变化看,这样的分离在相当多的场合有实现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在出行、健康及脱碳方面,中日企业的目的一致,可以共创的业务非常多,“中日企业共创不失为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重要方法。”陈言在演讲中这样下结论说。
演讲后,陈言回答了与会日企总经理们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