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专稿 2025年6月下半月,中文媒体报道和评论较多涉及的中日经济关系内容及日本企业主要如下。


中国市场助推三丽鸥创始人再成日本顶级富豪


三丽鸥2025财年(2024年4月~2025年3月)财报显示,净利润同比暴涨137%至417亿日元,销售额增长45%至1449亿日元。近日,根据福布斯全球排行榜的最新数据,97岁的三丽鸥创始人兼名誉会长辻信太郎在时隔十年后,再度跻身日本顶级富豪之列,排名第32位。这其中有不少中国市场的功劳。


三丽鸥主营文化产业,涵盖礼品、主题公园、角色授权、贺卡出版、电影制作等。目前三丽鸥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销售额在其海外销售额占比超过的30%。2025财年三丽鸥中国销售额同比增长44%,经营利润同比增长58%。


业界分析认为,近年三丽鸥中国取得的成绩来自于对中国市场的洞察了解。


一是,针对中国人“喜新厌旧”的特点,三丽鸥采取多角色战略,角色收入呈现多元化。经典的Hello Kitty在2015财年、2020财年分别独占中国区97%、87%的收入,而2024年酷洛米超越Hello Kitty成为“销冠”,大耳狗、美乐蒂、半鱼人等人气角色均跻身用户成交榜前十。


二是将营销重点放在社交媒体。微博日更3次、小红书深度“种草”、抖音动画周更,私域通过企微群强化粉丝黏性。同时以每个季度2-4场主题活动的频率,推出艺术展、快闪、主题餐厅等活动。上海“三丽鸥嗨翻节”到场人数创下了约2万人的记录。


三是与综合电商平台阿里巴巴深度合作。依托阿里的生态资源,三丽鸥全年打造6场营销活动(如“三丽鸥天猫超品日”)带动电商搜索热度飙升110%。


四是从授权积极转向打造本土化IP。三丽鸥将“中国国产IP”作为未来增长的关键引擎。2025年3月,已在中国试水发布“雪球奈奈”“草球猫”等5个本土角色微信表情包,5月底,又推出“咪咪沐沐”“吨吨鼠”“糯松松”3款本土角色表情包。


三丽鸥中国的目标是三年内将中国区利润从3.1亿提升至5亿元。业界认为,中国泡泡玛特的火爆表明,未来消费者对“治愈经济”和情感连接型消费需求将会爆发,三丽鸥的前景一片光明。


日本“穷人寿司”横扫北上广


当前中国的餐饮业哀鸿遍野,2024年新开业的网红餐饮存活率低于50%。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日本的平价寿司却逆势而起,呈现席卷之势,尤其是寿司郎和滨寿司这两大头部品牌,开出了一家又一家新店。以北京为例,寿司郎不到一年时间即将在北京开出第9家门店,滨寿司也已经开出7家门店。在北京,寿司郎和滨寿司到了饭点,不排队基本上吃不着,寿司郎周末更是动辄排上2000桌。


在中国,传统的寿司属于高端消费,一盘动辄上百元。在整体经济下行的时期,中产阶层逐步淡出了寿司消费市场,直到寿司郎的出现。在其他日料店要卖几十元的食材,寿司郎只要10元一盘。寿司郎还有杀手级的促销三件套:8元一份的三文鱼、10元一份蓝鳍金枪鱼以及8元一份的焦糖鹅肝。这对中产寿司爱好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因此坊间有人戏称其为“穷人寿司”。


同样是寿司品牌,寿司郎为什么能卷得动价格?关键就在于食材的本土化。寿司郎的鹅肝采购自山东,海胆来自大连,鳗鱼和醋米等实现中国本土直采,成本比进口降低了40%。


具有戏剧性的是,寿司郎的成功来自于一场危机。2023年8月日本排放福岛核废水,一时间人心惶惶。中国海关总署也宣布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寿司郎被迫迅速调整食材供应链,从进口为主转变为本地食材为主,这为其低价策略提供了基础,继而变得生意火爆。


据了解,寿司郎在北京前三家店受欢迎程度远超公司的预料,其中最差的一家店,月均销售额都接近300万元,一年时间就能把投入成本收回来了。去年滨寿司在大型购物中心“蓝色港湾”开出北京首店,第一个月就拿到了400万元左右的销售业绩,也是出乎意料。


日产翻盘之路:立足中国,走出中国


6月25日,东风集团与日产汽车正式宣布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的合资公司,专注于汽车出口业务,向海外市场出口整车、零部件及配件。业界认为,这是日产“绝境求生之举”。


前不久,日产交出了2024财年的“灾难级”成绩单——净亏损6708亿日元。6月24日,日产宣布2025年第二季度预计营业亏损2000亿日元,而去年同期尚能盈利9亿日元。日产从2023年的4266亿日元盈利到两年间累计亏损近万亿日元。


销量的自由落体式坠落,是日产崩盘的核心因素。2021年,日产在中国市场尚能卖出138.1万辆汽车,但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暴跌至69.6万辆,三年间跌幅达50%。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在中国车企不断发力智能化、电动化转型,抢占市场份额之际,日产一直忙碌于关闭工厂以及裁员,被动地应对市场挑战,这种代际差距,非短期降本可以弥补,日产必须转变思路。


日产似乎已经认识到问题所在,2025年推出“Re:Nissan”复兴计划,并将翻盘希望押注中国市场。


4月27日,日产在中国推出11.99万元起的纯电轿车N7,N7一经推出,就以高性价比获得中国市场肯定,上市首日累计订单10,138台,50天累计订单突破20,000台。这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中国市场是个非常难得的成绩,特别是对于一直掉队的日产而言。


尽管N7一炮打响,但中国国内汽车产能过剩,极端内卷,日产的产能闲置高达50%,业界认为,日产可能将翻盘重点更多放在“走出去”的策略上,立足中国强大的本土供应链去争夺全球市场。N7的宣传标语之一是“源自中国、面向世界”,充分表露了日产的未来愿景。


为此,东风与日产汽车成立专门的汽车出口公司,日产计划2025年从中国出口10万辆整车。日产CEO伊万·埃斯皮诺萨还表示向东风开放全球生产基地,如英国桑德兰工厂,帮助其在海外生产车型,以应对中国市场的产能过剩问题。


TOKYO BASE在中国从“高大上”变身为“小而美”


6月14日,日本潮牌时尚新锐高端时装店TOKYO BASE公司在上海静安区开设两家全新门店:“STUDIOUS SHANGHAI富民路店”与“CONZ SHANGHAI富民路店”。其中,“STUDIOUS”更是首次以单独的街边店形式在海外设店。而且,上海也是TOKYO BASE的全新品牌“CONZ”海外发展的第一站。


事实上,这是TOKYO BASE在中国市场的一次战略转向。受疫情的影响,自2022年TOKYO BASE中国门店的客流持续下滑。截至2024年1月的财年,TOKYO BASE中国大陆销售额同比下滑7.1%,经营亏损6.49亿日元,位于上海新天地的UNITED TOKYO、北京三里屯的PUBLIC TOKYO、北京西单的STUDIOUS相继闭店。


为了再次复活中国市场业务,TOKYO BASE发布了最新的中国市场成长战略,于当前财年(2025年2月~2026年1月)实施。战略要点是从“高大上”调整为“小而美”,中期经营计划内将不再开设大店,而是在一线城市开设面积不超过200平米集群式小店,可以兼顾投资效率和收益性。此前,TOKYO BASE侧重在主要商业设施的黄金地段,开设330平米左右的大型门店。业界分析人士认为,在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的背景下,这种“高风险高回报型”的战略已经过时了。

大手企業を含む多くの日系企業が購読している『必読』

『日系企業リーダー必読』は中国における日系企業向けの日本語研究レポートであり、中国の状況に対する日系企業の管理職の需要を満たすことを目指し、中日関係の情勢、中国政策の動向、中国経済の行き先、中国市場でのチャンス、中国における多国籍企業経営などの分野で発生した重大な事件、現状や問題について深く分析を行うものであります。毎月の5日と20日に発刊し、報告ごとの文字数は約15,000字です。

現在、『日系企業リーダー必読』の購読企業は、世界ランキング500にランクインした日本企業を含む数十社にのぼります。

サンプルをお求めの場合、chenyan@jpins.com.cnへメールをください。メールに会社名、フルネーム、職務をご記入いただきます。よろしくお願いいたします。

订阅邮件

现在订阅,将免费接收我们的通讯周报。您将获得:

·网站上发表的精彩文章。

·研究院的相关研究报告(精简版)。

·研究院活动的通知&邀请函。

您有权随时通知我们不再向您发送通讯周报。

我们将确保合法使用您提交的个人信息及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