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专稿 日本正在加大对半导体产业的补贴力度,最显眼的是对台积电在熊本的投资项目补贴6000亿日元,对刚刚成立的拉辟达斯公司(Rapidus)补贴3300亿日元,今后还有可能再补贴数万亿日元,似乎将重振经济的希望寄托在了半导体产业上。而在2023年6月出版的《半导体立国,日本的逆袭》(日经BP,214页,2000日元)一书中,作者久保田龙之介以相当多的篇幅谈刚成立的那辟达斯公司,似乎认为这一家公司就是日本半导体产业乃至日本经济重振的关键。
《半导体立国,日本的逆袭》除“序曲”外,主体分五个章节,第1章“拉辟达斯始动”,第2章“经产省描绘的复活脚本”,第3章“自由贸易已死”,第4章“美国主导的新供应链”,第5章“超越‘国家项目’的黑暗历史”。从全书结构上看,对拉辟达斯一家公司的介绍置于“经产省描绘的让日本经济复活的脚本”之前;至于为何要在半导体方面切入,自然是因为自由贸易早已名存实亡,多个国家在拿国家财政支持半导体产业,美国还要另建将中国排除在外的新的供应链。这套叙述似乎隐含着一个逻辑:拉辟达斯一家公司的兴衰决定着日本经济的未来。
但,以《日本经济新闻》经常说的话,“失落”了三十年之后,想以半导体一个产业就让日本经济全面重振,难上加难。而且,从日本产业政策的历史看,“国家项目”大多以失败告终,所以《半导体立国,日本的逆袭》在最后一章也不回避这些“国家项目”的“黑暗历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密集的半导体扶植政策,投入更多的资金,怀抱更大的期望,就能让日本经济脱胎换骨?从行文看,作者似也没那么大的信心。
不论是看日本媒体日常报道,还是本书分析的重点,2022年8月成立的拉辟达斯公司一举一动都关系着日本国家经济能否得以振兴。本书特别强调了在2022年11月11日,该公司总裁小池淳义说过的一句话:“我们的课题就是在日美连携的基础上生产2纳米半导体,研究能够快速制造(芯片)的技术。”
这不仅是提供芯片,更重要的是要为日本拿出快速制造芯片的相关技术。特别强调日美合作也意味着具有浓浓的打压中国的意味。在经济安保新政策下,如何通过半导体来压制中国,维持日本技术的优势地位?似乎也只有拉辟达斯这样的企业的出现,才能让日本政府看到实现目标的希望。
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的半导体生产量占了世界总份额的50%以上。本书谈及日本的半导体生产能力时,依旧认为日本具有世界的15%,但从经产省提供的相关数字看,实际上早已经不足10%,而且日本企业生产的芯片主要是100纳米以上的产品,没多大市场竞争力。
日本国家希望以拉辟达斯为导火索,点爆日本在半导体方面的设备投资,带动整个国家的投资风潮。拉辟达斯不仅仅从事芯片的生产,更是研发的中心,将日本最为擅长的晶圆等原材料的制造能力、光刻机等装备的组装能力全面发挥出来。
但是,从《半导体立国,日本的逆袭》给出的种种实例看,日本政府对半导体的青睐与半导体产业的不争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书叙述了在拉辟达斯出现之前,政府援助的企业几乎无一家最终能够生存下来。“国家项目”中,2001-05年的asuka,2006-2010年asukaⅡ,2001-2010年mirai,2002-2007年DIIN,2006-2022年筑波半导体财团,“均告失败”。
日本政府寄予厚望的拉辟达斯公司,是否最终能胜出?久保田未做太多的分析,毕竟是家刚刚成立一年的企业,尚无一台设备运营,有的仅仅是71岁的小池淳义总裁及74岁的东哲郎董事长,希望这两位年逾七旬的老企业家,带领日本走出一条半导体新路。
日本半导体产业能否复活?能够生产出2纳米芯些自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应该是生产出的这些产品能否有足够的市场。目前日本在手机、电动车、5G通讯、人工智能(AI)、航空航天方面没有大的投资,这意味着日本依旧没有大的使用芯片的需求。日本国家增加了军费开支,今后准备购买的军火会成倍地增长,日本还准备向世界各国大量出口武器,在武器制造领域算是有了一些较为新的市场需求,但用这个需求支撑全新的半导体产业,估计远远不足。
作者久保田龙之介认为日本在半导体方面开始“逆袭”,这种逆袭能够获得多大的成功?读完全书的感觉是,作者本人,以及日本政府,至今也依旧不敢轻易下结论。
作者为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