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专稿 6月14日,广汽丰田官方发布消息,广汽丰田bZ4X将于6月17日正式上市,这是丰田首款纯电车型。不料6月17日,丰田突然宣布取消了发布会,具体时间待定。丰田方面的解释是,近期供应链方面出现不确定性,为了确保用户利益,推迟了价格发布,正制定一个更对消费者更友好的价格。不过,有人质疑是因为bZ4X存在技术缺陷而推迟上市,如传闻bZ4X在严寒环境下无法充电。
丰田的纯电车型不仅姗姗来迟,而且产品本身也没有获得很好的市场认同。在同样价格区间,与特斯拉、中国国产纯电车相比,bZ4X无论是性能参数指标、车辆配置都有差距。
这也难怪,丰田一直将重点放在混动车,公开反对彻底转向电动车。尽管去年底,丰田发布了全新电动化战略,宣称要投资350亿美元用于电动车的开发,2030年将会推出30款电动化车型,但丰田对纯电车的立场并未发生本质上的改变。
6月15日,丰田汽车管理层在股东大会上反驳了欧洲股东对其“电动化进展缓慢”的批评,依然强调会坚持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技术路线,而不是完全投入电动车。去年,丰田曾拒绝加入通用、福特等六家车企到 2040 年淘汰燃油车的承诺,还游说日本政府不要过于激进。
舆论认为,丰田是因贪恋混动车既有的成果而拖延纯电车的发展。确实,混动车现在正为丰田带来丰厚回报,丰田拥有全球最多的混动车用户,在新能源车发展最快的中国市场,2021年,广汽丰田双擎混动销量增加了98%,位居行业第一,雷凌双擎、赛那、全新第四代汉兰达分别位居全国混动轿车、混动MPV、混动SUV销量的榜首。
但与此同时,丰田受到的压力与挑战也与日俱增。6月8日,欧洲议会投票通过了此前由欧盟委员会起草的立法提案,决定自2035年起在全欧盟范围内禁止销售注册燃油车,包括插电混动、合成燃料在内的过渡性方案也均被否定。以丹麦基金Akademiker Pension和挪威最大的养老基金KLP等为首的欧洲养老基金,作为丰田的股东,一直在质疑丰田不彻底放弃内燃机的电动化战略,他们认为丰田的对手们都在全面转型电动化,而丰田章男却还在强调纯电动车被过度炒作,这将导致丰田在未来汽车行业的竞争力被削弱。
而近在眼前的危险来自中国市场。以比亚迪DM为代表的新型混动技术对丰田形成强有力的挑战,DM是以电驱为主、发动机为辅的混动系统,本质上是一台纯电车;而丰田双擎系统则是以发动机为主、电机为辅的混动系统,本质上是燃油车。丰田双擎系统与比亚迪DM系统相比是存在代差的,DM系统更符合时代未来的发展潮流。
市场也给出了答案:5月份,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突破11万辆,其中DM混动车型超过一半,汉DM系列同比359%,宋DM混动系列同比增长779.4%,宋PLUS DM-i连续数月蝉联全国SUV销量榜首。
越来越多的人批评丰田过于保守,甚至有人预言丰田将是下一个诺基亚。丰田是真的保守吗?别忘了在更为超前的氢能源汽车上,丰田早在1992年就开始进行研发,在1996年推出了第一款燃料电池概念车FCHV-120,并至今仍在坚持不懈。
丰田抗拒纯电车并非保守,因为在丰田看来,混动车、纯电车都只是一个过渡性方案,在减低碳环保方面没有差别,氢能源汽车才是终极方案。
在汽车制造领域,日本与欧洲的汽车企业具有机械制造加工能力的传统优势,而电车关键的动力电池、半导体和互联网信息技术方面中美两国领先,所以,丰田坚持混动,而中美车企将电车作为发展重点,都是立足于自身优势的选择。
但现在,事情发展出现了新的变数。丰田章男一直坚称,发展纯电动汽车并非是实现碳中和的唯一途径。从能源替代的角度来说,他说的不无道理,纯电混动油车都各有特色,在欧洲,丰田普锐斯混动车已经销售了20年,丰田成为了欧洲在售汽车品牌中二氧化碳单车排放量最低的品牌,所以电动化并非唯一选择。但丰田没有意识到,汽车正呈现向互联网化、智能化的发展趋,电动化是必经之路,电车始于减碳,未必终于减碳,这是特斯拉、比亚迪与丰田在根本逻辑上的差别。
虽然丰田已经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汽车销量冠军,但当年诺基亚手机一家占据了全球市场超过70%的份额,企业往往越是在巅峰,越是容易出现重大的战略性失误,丰田确实需要认真复习一下诺基亚的案例。
不过,未来丰田还有一个来自中国的潜在机会。氢能源汽车被看做是新能源汽车的终极方案,丰田是全球氢能源汽车的领头羊,在中国市场已经布局良久。从目前看来,氢能源汽车最有可能率先在中国市场兴起。4月份,韩国现代氢燃料电池车NEXO正式获得中国国内新能源汽车牌照,是国内首款可以合法上路的氢能源汽车。中国本土首款量产氢电车型长安深蓝C385也于4月份正式发布。广汽丰田也即将启动丰田全新一代氢能源汽车(Mirai)示范运营。
也许丰田在业界的地位不会像诺基亚那样由曾经王者堕至销声匿迹,但在未来,它最大的风险可能是陷入混动车被逐步淘汰、纯电车追赶不上、氢能源车远未成熟的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