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专稿 5月20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公示了2022年第十四批、113亿元的输变电项目采购中标单位,引人关注的是日立公司占总金额的3.7%,位居第六,成为排名第一的外资品牌,而此领域一直被视为全球第一品牌的西门子仅占总金额的0.6%。
这或许让许多人感到意外,日立曾经作为中国市场外资家电的代表性品牌广为人知,后来随着中国家电的崛起,和松下、东芝等品牌一起,日立的电视机、冰箱产品的影响逐渐走低,在很多中国人的印象里,如今日立似乎是一家在华存在感远不如几十年前的日企。
但事实很可能让很多中国人吃一惊。截止到2022年3月末,日立集团在中国拥有136家集团企业,正式员工约5万名,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达到13,316亿日元(约692亿元),约占日立集团全球总销售额的13%。
日立不仅没有败退,反而是更加壮大,不过它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日立。
但是要问现在的日立在中国是一家什么领域的企业,却不太好回答。在中国市场,日立在多个领域都举足轻重、声名赫赫,然而它们彼此之间似乎又没什么相关性。
在电力领域,2018年日立以7000亿日元收购瑞士传统电气与工业自动化巨头ABB集团的电网事业,这是日立自1910年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收购交易。ABB与中国国家电网有长期合作,日立由此进入国网市场。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日立安斯泰莫是高效驱动电机、高功率逆变器等电动动力系统的强者,5月27日,日立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制造基地项目在南京开工,总投资70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xEV(电机及逆变器)等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100亿元。
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中固医院管理公司与日立签署质子重离子治疗系统采购协议。2021年,中国美的控股的和祐国际医院向日立采购1台质子重离子一体型癌症治疗系统。日立在中国大陆市场拿下了两项粒子线癌症治疗系统订单,而目前全国在运营的只有2台。
在电梯领域:3月29日,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2022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测评结果,日立电梯以电梯品牌首选率18%,位居中国房地产Top500首选电梯类供应商榜首。
日立是没有章法的四处出击吗?如果将日立的战略布局与中国市场的发展进程结合起来分析,就能发现日立对中国市场有着深刻的洞见,有着内在一致的底层逻辑。
近几十年来,中国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其中电网建设是重点之一。“十二五”期间电网建设投资为2万亿元,“十三五”期间投资为2.57万亿元,“十四五”投资将超2.9万亿元 ,重要任务是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2022年电网投资将首次突破5000亿元。2018年日立并购ABB电网,提出的明确目标是:为新一轮智能电网升级建设、新能源消纳、多种能源方式提供解决方案,日立希望抓住的是一块“超级蛋糕”。
近十几年,中国市场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特别是成为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新能源车市场,电气化、自动驾驶化、共享化、互联网化正在飞速发展。2021年1月,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正式运营,三个月后,日立安斯泰莫汽车系统(中国)公司就携全系列产品亮相2021年上海车展,目前日立安斯泰莫在中国设立了22处生产和研发基地。显然日立不愿意错过中国新能源车的风口。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同时中国老龄化进程非常快,所以医疗健康领域中国有着全球最大的市场。质子重离子治疗系统作为医疗领域超级装备,投资巨大,目前全球总计有106台,欧美和日本市场基本饱和。日本在用和在建设施约有30台,照此比例计算,人口是日本10倍以上的中国约有300台的市场潜力。所以,日立(中国)公司粒子线治疗解决方案部总经理曹雪娅强调,中国是日立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也是最大的潜在发展市场。
200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不到40%,中国高达14亿的人口对于城市住房的强烈需求,开启了中国房地产市场20年的高速发展时期,房地产成为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2000年-2020年,房地产对GDP的贡献同比增幅73.8%。1995年日立电梯来到中国,几乎是全过程分享了中国房地产黄金20年的发展红利。
从以上可以看出,日立一直在瞄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基础性的、支柱性的行业领域进行布局,这些领域也许并不是高精尖的新兴产业,但都具有超级的市场规模、长期可续性发展等特点,这为日立在中国市场稳定发展、做大做强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中国的《孙子兵法》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意思是说,湍急的水飞快奔流,以至能将巨石冲走,这就是内储巨大能量而不可遏止的客观态势。所以说,顺势而为,事半功倍,日立的战略布局可以算得上是深得《孙子兵法》的精髓。